若十年前或二十年前说某人患了抑郁症,大家会觉着很少见,若说某个孩子或青少年患了抑郁症,人们根本不会相信,并且就是精神专科医院或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也很少发现有大量的青少年抑郁症。但是近20年来,医院或心理咨询门诊的抑郁症如潮水一般涌来,而青少年的抑郁症更是重中之重,人们不仅要问,这个世界怎么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抑郁症的爆发性增长?难道抑郁症成了传染病?在回答上面这个问题前,笔者先谈一下青少年或其它患者被医生经常诊断的所谓的“抑郁状态”这个问题。“抑郁状态”到底是个什么诊断?我们知道,来医院看病时,医生若发现青少年有问题,往往诊断为“抑郁状态”。经常有家长会问:什么是“抑郁状态”,它是抑郁症吗?它和抑郁症有何不同?为什么同样诊断为“抑郁状态”,有的患者只开出了抗抑郁药,如舍曲林等药,而有的患者除了用抗抑郁药外,还用一些抗精神病药如富马酸喹硫平或阿立派唑等,而有些患者还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等心境稳定剂;而有的看似更重,如割手腕或自残,反而什么药也不开,只是建议做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并且同是诊断“抑郁状态”,同是一种相同的抗抑郁药(如舍曲林片),同样的年龄,而抗抑郁药却服用的剂量和维持治疗时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看病十分钟,医生不可能给您解释清楚。今天笔者试着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医学上所谓的“抑郁状态”不是一个正式的诊断,它只是一个状态诊断或过渡诊断,这个状态主要的临床相是:不快乐、乐趣减少、心情沮丧、情感麻木、容易悲伤或流泪、工作或学习的动力减弱,疲乏感,对于未来悲观等。除了这些表现外,有的患者可能有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有的患者还有烦躁、坐立不安、睡眠问题或食欲问题;有的或抑郁情绪不明显,而还有容易发脾气,易愤怒,摔打东西;有的既往曾有兴奋,或话多,感到精神饱满或吹嘘夸大;或感到自己的情绪一段时间抑郁,一段时间信心饱满,工作或学习有干劲;有的还有既往或目前的自杀行为或自杀念头;有的不是自杀行为,而是自残或自伤或割腕行为;有的还有其它冲动性行为,如喝酒,或暴饮暴食;或不可自制的病理性赌博或网络手机成瘾行为等;或慢性空虚感,无聊感等;有时还有过分害怕别人的指责或批评,或强烈的嫉妒或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等。 上面所说的是和“抑郁状态”有关的几乎所有的情感或情绪或个性问题,几乎涵盖了除了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外所有的所谓的功能性情感问题。 其中包括: 1、双相障碍I型(躁郁症):双相障碍大家很熟悉了,患者若来医院时表现一段时间情绪低落,不爱活动,不爱说话,不爱上学或不能坚持工作了;一问病史患者既往有一段时间兴奋,话多或亢奋或吹嘘夸大。若是抑郁相来医院就诊,如住院,医生一般就诊断为双相障碍了,双相障碍按照《精神卫生法》,是需要上报的。如在门诊,既往没有住院且没有明确诊断,一般医生就给个“抑郁状态”的诊断或可疑双相障碍的诊断,但是用药一般给予抗精神病药或心境稳定剂治疗,而不是抗抑郁剂治疗。 2、双相障碍II型:同样若是抑郁相来医院,既往有轻度的兴奋或活动多,但是一般情况不严重,甚至别人看不出来,或不影响工作或学习,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临床所说的双相II型,医生一般也诊断“抑郁状态”,但是治疗一般是用抗抑郁药,同时加用抗精神病药或心境稳定剂。 3、抑郁症(忧郁症或重型抑郁症):这类患者除了抑郁症状外,可能会伴有一些幻觉或妄想症状,如可疑的幻听或感觉有同学说自己的坏话,有人背地里捣鬼,或老师看自己的眼神有特殊的意义等,这部分患者应该是传统意义的抑郁症或忧郁症,但是医生有时也诊断“抑郁状态”,再加上一个“妄想状态”的诊断,用药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这部分患者也是所谓的“软双相”,即将来可能发展为双相障碍患者,这一部分抑郁状态的患者是最靠近双相障碍的患者。还有一部分患者抑郁的特点为少语,少动或记忆力差,生活表现似乎懒散,医生往往也诊断“抑郁状态”,其实这一部分大多就是所谓的迟滞性抑郁症,这部分和双相障碍也比较靠近,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是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这个需要仔细的鉴别和随访观察。 4、青少年抑郁症:这种类型是“真正的”或临床最常见的所谓的青少年抑郁状态,即患者除了抑郁症状外,有时患者出现易激惹,烦躁,焦虑不安,有的还有和父母的冲突行为,这个时候这种表现容易被有些医生误诊断为双相障碍,但是这种表现和典型的双相障碍不同,他们的情绪更多是烦躁性易激惹或冲动,而不是情绪高或亢奋的易激惹,这一部分的治疗一般就用抗抑郁药加上抗精神病药了。所以大多医生就诊断“抑郁状态”,这样也避免了上报或误报。其实这部分病人还真不一定是双相障碍,因为青少年抑郁症的烦躁情绪或冲动行为有一部分是抑郁导致的烦躁,易激惹或冲动行为,而不是躁狂的兴奋。这部分患者诊断“抑郁状态”,其实就是青少年的抑郁症,这类抑郁症心理和家庭因素最常见,预后也较好,专业的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5、边缘状态:有一些患者可能有自残行为或暴食、大量购物、饮酒等冲动行为,网络成瘾,或有慢性空虚感,无聊感等,并且抑郁情绪不突出,而以烦躁情绪为主,这种情况诊断边缘状态可能更合适。但是目前的精神医学分类没有边缘状态或边缘障碍这个诊断,青少年也不能诊断边缘人格,所以诊断“抑郁状态”似乎也算勉强可以。但是这部分青少年用药最复杂,并且效果最差,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或心境稳定剂有时都要用,而有时用一种,有时完全不用,这部分青少年往往有幼年时期的躯体或情感虐待史,专业长程的心理治疗效果更佳。 6、自恋的个性特征:还有一部分患者,抑郁情绪不是典型,有时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或批评,有强烈的嫉妒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等个性特点,医生也往往诊断抑郁状态。但是这部分患者突出的表现为个性多表现追求完美,对于自己要求严格,输不起,往往与家庭和父母的个性与养育等因素有关,做家庭或心理辅导可能效果更好。 7、环性情绪障碍:有的患者平日是乐观的,有时比平时的情绪好或稍高,情绪一段时间上下波动,而目前的抑郁情绪表现较轻,医生一般也诊断“抑郁状态”,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环性情绪障碍,这个原来称“环形人格”,是双相障碍的危险因素,这种人一般有早期的环境和家庭因素,可能做长程的专业心理辅导可能效果更好。 8、恶劣心境(神经症性抑郁):还有一部分患者,表现时间较长的抑郁情绪,类似抑郁气质,表现不严重,没有过激的自残或自杀或冲动行为,社会功能尚可,这部分其实就是抑郁性神经症,目前的临床诊断为恶劣心境。但是医生多仍然诊断“抑郁状态”,这类患者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常欠佳,心理学的处理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以上所述就是医院或心理咨询门诊经常诊断“抑郁状态”的临床类型和大致的处理原则。抑郁症的生物学因素几十年不可能发生多大的变化,而抑郁症的发病率却成倍增长,其中原因,可能是近30年来,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等社会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巨大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作用于家庭,作用于父母,父母又在无意识中将这种作用传递给孩子,最后由孩子来买单,所以父母要当减压阀,不能将压力直接传递。